內容來自sohu新聞

四川農民工回流調查:資本技術親情精神回歸

台北代書借款技巧經驗談@代書借款好嗎

四川農民工回流調查:資本技術親情精神回歸

四川農民工回流調查:資本、技術、親情、精神回

中國區域轉型拼圖

幾個指標決定瞭四川省目前有條件來承載大量農民工的返鄉創業。第一是四川省今年的經濟總量達到3萬億,第二是交通條件極大改善,第三是產業轉型和城鎮化發展空間巨大,催生巨大的空間,實現資本技術提供瞭難得機遇和條件。

本報記者 李果 成都報道

42歲的覃先坤在1992年到東莞厚街的制鞋工廠,從學徒開始,逐漸成為工廠頂梁柱。

2011年,覃先坤結束瞭19年的打工生涯,回到自己的傢鄉——被稱為“中國打工仔第一鎮”的成都市金堂縣竹篙鎮——的天涯制鞋廠擔任車間主管。

而在四川的主政者眼中,像覃先坤這樣的農民工返鄉就業已經悄然成風,如果能夠借此實現資本、技術、親情和精神回歸,將“為四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註入新動力”。

四川是中國最主要的勞動力流出地之一。公開報道顯示,自7月以來,四川省省長魏宏已經在七個不同場合提到“農民工創業”。最近一次的表態是8月底,魏宏在四川農民工返鄉創業電視電話專題會議中稱,在目前的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對於四川省經濟社會發展有全局意義。

“這代表著中國從90年代啟動的農村勞動力轉移熱潮,已經進入瞭新的階段。”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郭曉鳴這樣解讀。

從“打工仔第一鎮”到“創業一條街”

1988年,竹篙鎮第一批50名女工在政府的護送下來到廣東厚街鎮打工,從此拉開瞭持續至今的竹篙鎮居民外出務工熱潮。

竹篙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主任夏逢利說,由於就業信息不對稱,當地務工人員的就業選擇主要依靠人脈關系推薦,因此廣東厚街逐漸成為瞭竹篙鎮農民工主要就業地區。

竹篙鎮農民工勤勞、肯吃苦,很快在厚街享有較高聲譽,更多的竹篙鎮農民工開始成批量的來到厚街,這個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岸的小鎮,一度被四川話所充斥。

竹篙鎮大量農民外出務工的重要原因,是該鎮僅0.8畝的人均耕地面積,使得靠單純的傳統農業無法獲得必要的收益。

在此背景下,1997年,竹篙勞務輸出達到22萬人,占到總勞力的71%,由此被稱為“中國打工仔第一鎮”,而當時整個金堂縣有3萬人在厚街,僅竹篙就占40%,約1.2萬人。

但2007年後,隨著縣域工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東西部務工收入差距的進一步縮小,有越來越多外出務工者有回鄉就業和創業的打算,金堂縣相關部門敏銳的發現瞭這一變化。2007年,該縣先於全國步伐,首次實施“回引工程”,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創業,至此,金堂縣結束瞭長達20年的勞動力省外輸出熱潮,就業工作重心由此向全面回引促進就地就近創業就業轉變。

金堂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曹乾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金堂縣作為四川省的農民工輸出大縣,在近年的農民工回流上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是2007年隨著沿海制造產業轉移至內地,跟隨產業回鄉。主要在戶籍地繼續從事制衣和制鞋工作。

第二階段是2015年,隨著當地的工業園區發展,政府的政策支持,提供瞭就業機會,使得大量農民工選擇回鄉創業,主要從事特色農業、鄉村旅遊業、新興電子商務等新興工種,更多屬於服務業。

事實上,到瞭2010年後,逐漸回流的打工者給竹篙鎮也帶來瞭明顯的變化:除瞭每年過年竹篙鎮鎮上有大量的“粵”牌照汽車,平時廣東的流行服裝、鞋帽在這個交通不便的山區小鎮,和百公裡遠的成都同步熱賣著,而竹篙鎮甚至逐漸形成瞭一條回鄉創業者聚集的“創業一條街”。

到瞭2014年,整個金堂縣的外省外務工人數已經從2007年的17萬人銳減到5萬人。

這是一個標志性的變化,曹乾斌稱,農民工帶著技術回到瞭自己的故鄉,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進入農村基層組織或農村專業協會,優化瞭農村基層組織結構,改善瞭農村社區政治環境。統計顯示,金堂縣50%以上的村組幹部都有在外務工經歷,而大部分已成為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骨幹力量。

此外,回鄉農民工創業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帶動剩餘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也帶動瞭留守婦女的創業就業,有效緩解瞭農村留守問題。

五點半收工的天涯鞋廠

覃先坤說,這些外出打工的竹篙居民,迅速改變著竹篙鎮的產業結構。由於厚街以制鞋工業為主,因此從厚街返鄉的打工者,將這一產業帶回瞭竹篙。

這其中的原因有兩點,第一是制鞋業本身的產業轉移問題,第二是學到技術和賺到錢的本鎮居民,在四川省諸多農民工返鄉創業優惠條件的吸引下,也願意回原籍發展。

農村勞動力存在大量返鄉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根據第二次全國農村普查資料,四川地區3196.58萬人的農村勞動力資源中,約97.6%的人口戶籍依然在本村內。這意味著,這部分人還具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其背後依然擁有農村土地。這為這部分人回到原籍繼續從事農業生產提供瞭保障。

事實上,就成都市而言,其所推行的兩項政策措施亦吸引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第一是成都市推行的一元化戶籍管理政策,為農村勞動力的入城就業提供瞭公共服務保障。第二是不以喪失土地資格為獲得市民權益。

曹乾斌也認為,地方經濟、交通等條件的改善,提供瞭農民工在本地獲取財產性收益的條件。

以竹篙鎮為例,過去該鎮不通高等級公路,從鎮裡坐車到成都,需要6小時。而隨著金堂縣交通條件的改善,一條貫穿這個丘陵縣的“金堂大道”已經趨於完工,竹篙鎮已經和國傢高速公路接駁,也使得產業發展有瞭便利的交通保障。

覃先坤稱,2000元的月工資較目前的沿海地區依然有一定差距,但據她觀察,目前返鄉的人員存在著較高的相似性:即集中在38歲後的打工者,且均是夫妻共同返鄉。

這部分人傢中有老人和小孩,回傢工作可以兼顧傢中事務,避免留守兒童的諸多負面問題出現。

舉例而言,天涯鞋廠每天的收工時間是下午5點半,這在廣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廣東,我們基本每天都要加班,工作時間在11-12個小時”,覃先坤回憶說,“但是在竹篙鎮不行,到瞭5點半後,工人的子女都已經放學,他們需要趕回傢做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竹篙鎮采訪的當天,是學校報到的日子。該鎮最大的一傢制鞋廠宣佈放假,因為超過半數的工人都需要陪小孩去學校。

不過,竹篙鎮的年輕人,由於並未背負傢庭的負擔,則目前依然更多的選擇留在沿海,尋找更好的機會。

“我們發現四川省農民工數量依然維持在2400萬左右”,郭曉鳴說,但與上一代農民工不同的是,“新一代的農民工是基於發展而出去打工,而非如他們的父輩,是為瞭生存而外出,在這樣的情況下,新一代農民工到大城市務工的內在需求非常強烈”。

處在返鄉途中的人才儲備庫

魏宏稱,農民工中有不少成功者願意返鄉創業,需要肯定農民工是國傢建設的主要力量。他更是指出,四川省2400多萬外出農民工,有大量的企業傢和技術管理人員,壯大瞭四川省的人才儲備庫。

根據2011年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資料顯示,四川省農村勞動力資源數量合計為3196.58萬人,占全國勞動力資源的6%。而41-50歲的農村勞動力人口為597.4萬人,占比為19%。30歲-41歲的農村勞動力人口為778.64萬人,占比為24%。

如果按照上述勞動力返鄉的主要年齡結構推算,這意味著四川省約43%的農村勞動力人口將在最近的數年內最具備返鄉的可能性。

而幾個指標決定瞭四川省目前有條件來承載大量農民工的返鄉創業。第一是四川省今年的經濟總量達到3萬億,第二交通條件極大改善,第三是產業轉型和城鎮化發展空間巨大,催生巨大的空間,實現資本技術提供瞭難得機遇和條件。

事實上,隨著四川省經濟的發展,也提供瞭更多的就業機會。從2000年到2011年,四川省農村勞動力總人數從3564.5萬人減少到3368萬人,實際上總數的變化並不大。但農村勞動力在從事的產業行業之間出現瞭明顯的轉移,即隨著二產和三產的發展,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村勞動力從2000年的2631.07萬人,減少到2011年的2029.65萬人。

夏逢利說,竹篙鎮2015年的初一到十五開瞭二十場招聘會,吸引瞭2900人參加,提供瞭金堂縣兩個工業園區60%的招工需求。

郭曉鳴認為,當下的中國正在完成最重要的農民代系裝換。年齡在40-50歲左右的第一代農民工,由於其技術、知識已經跟不上時代變化,競爭力下降,隻有逐漸回退到原籍,重新務農或者在尋找就近的非農機會。

同時,大量農民工的回流,對四川省的經濟發展也將產生積極意義,“中國人口結構在發生變化,勞動力的供給不足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已經在顯現,這樣的情況不僅發生在城市,在小城鎮也突出。”郭曉鳴說。

覃先坤說, 2011年天涯鞋廠開張前,計劃招100個工人,結果應聘人員有三四百人,一小時便招滿瞭。如今,這傢擁有200人的制鞋廠,80%-90%的員工是從廣東回來。

郭曉鳴認為,這樣的背景下,大量的農民工楊梅房屋汽車貸款急用現金信貸年息回流,將滿足這些地區農業和非農就業的勞動力供給。此外,“四川在兩次特大地震後,短期內有大量投資,創造的就業機會比其他省更多,對勞動力需求比其他省更大。”

(編輯:胡欣欣)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150917/012423269193.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naarms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